(章丘大葱哪个牌子的好)一人高的章丘大葱丰收了!葱状元的葱田迎来订单高峰期

齐鲁晚报·章丘大葱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赵伟 支倩倩

整整一个上午,宋光宝的手机几乎就没停下过。

“好嘞,定十盒是吧?”“给我个地址,快递发到哪?”

宋光宝是济南章丘区王金村出了名的大葱种植户,他的另一个称号比他的名字更加响亮——章丘大葱状元。蝉联了六届葱状元的老宋,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忙不过来的帮工

清晨不到七点,老宋家就响起了三轮摩托车的发动声。

立冬开始,章丘大葱就正式进入了收获季,作为村里的种葱大户,老宋一家的生物钟比往常提前了很多。葱田和家离着不远,章丘大葱对葱农老宋来说,三轮摩托车既能拉人,又能运葱,就是村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我们家有20亩地,都种着大葱!”老宋种葱可有些年头了,家里一张张高高挂着的葱状元奖金单就有厚厚一摞,老宋家是从2000年开始种葱的,尝到了甜头之后,每年到了大葱收获的季节,都成了老宋一家最忙的时候。“你看看,这葱比我高了!”宋光宝的葱田不少,映入眼帘的满目都是长势喜人的大葱,微风拂过,葱香弥漫。大葱一沟沟的整齐排列着,个个根茎粗大肥壮,挺拔高大,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老宋家的葱田是个风水宝地,章丘大葱就位于王金村女郎山脚下,不仅风景好,水土资源更是令人羡慕。而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葱田,就是老宋一点一点用泉水滋润出来的宝贝。蝉联了六届葱状元的老宋,在去年就曾凭借单株大葱2.435米夺魁。“土壤好,水好,种子好,气候好,加上管理好,才能长出来比我还高的章丘大葱。”老宋对自己的大葱很骄傲,“口感好,脆、甜、稍微带一点辛辣,这是我们章丘大葱的特点,高大脆白甜。”脆甜是真的,章丘大葱的口感不辣,更多的是满口清甜和清爽的葱香。

二十亩葱田,老宋自己忙不过来,就雇了几个帮工来帮忙。

章丘大葱七点就过来帮工的邻村村民李强拿着锄头吭哧吭哧地忙着刨葱。刨葱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干了五六年的刨葱工作,李强的技术也能一锄头下去就能让葱完整地出土,还能不伤害大葱的根茎。“说技巧,也没啥技巧,做的多了,熟练了,也就好弄了。”李强擦擦头上的汗,停下来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又挥动起锄头继续干起来。

刨葱不能多刨,以保证大葱的新鲜度,所以在老宋的葱田,都是客户定多少就刨多少。李强这一天,能帮老宋刨半亩地,即使这样有时也供不应求。马纯花也是老宋家的帮工。章丘大葱她的工作就是把收割好的大葱捆扎在一起,以便让老宋运送到家里二次加工。一沟16捆,一捆三四十棵,这满满一大捆就有四五十斤。“从立冬那会往后两个月,我们村几乎都在忙着刨葱,卖葱。”

天南海北的订单

老宋的三轮车辗转在家和葱田之间,成为了让一棵棵品相粗糙的“毛葱”摇身一变为精品章丘大葱的工具。老宋的家成为了大葱的临时包装厂,这个宽敞的房间里,被整整齐齐摆放的大葱包围的水泄不通。竖在墙边的是刚刨出来的,堆在地上的是刚刚清理干净的,装在盒子里的是即章丘大葱将打包发快递的。屋内一派热火朝天,这个小小的加工车间,让章丘大葱变得更加精致。

从地里的毛葱到成为客户手中的礼盒装,在老宋运到家里后,还需要“大葱美容师”刘继美的加持。刘继美也是家里的帮工之一,用她的话说,这些天来,她忙着给大葱“做美容”,“大葱来了以后,我们把最外面带泥的外皮处理掉,再把葱多余的部分切割掉,让葱能干干净净地进入礼盒里。”

“我们家的礼盒都比别家的长。”老宋的妻子苗淑新一边装一说起家里的大葱就滔滔不绝,“我们家的葱品质好,从2000年开始种葱,2006年开章丘大葱始评选葱状元,我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苗淑新随手拿起一棵葱,虽然已经去掉了叶子,但净重也达到了一斤多。“刚刚我还称了一棵2斤6两的,算是挺重了!”

一盒葱10斤,干了十几年的苗淑新已经熟练掌握了放葱的技巧,“进盒的葱都是把一部分葱叶去掉的,盒子长一米一,一盒能装十棵左右。”拿着刚刚装好的礼盒,苗淑新拿到了秤上,不多不少,刚好十斤。在用胶带包装好后,这些味甘脆甜的章丘大葱,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订单还可以。”苗淑新笑着说,“昨天晚上一直忙到九点多才把昨天的订单全都忙完。”章丘大葱订购老宋家的客户很多都是老客户,吃了一次好吃之后,纷纷成为了章丘大葱的粉丝,“除了西藏之外,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订的,今天院里这些包好的就是北京的客人准备过来拉的。”苗淑新说,“这几天最多的定了1000多盒呢!”

虽然章丘大葱的忙碌才刚刚开始,已经雇了4个帮工的老宋一家,面对天南海北的订单还是有些应接不暇,“现在还好,去年最忙的时候,雇了十几个人都来帮忙。”这几天,大葱的价格又火热起来,苗淑新心里却很平淡,“我们这边影响不大,和去年差不多,涨的话也涨不了多少。”

正说着,章丘大葱摩托车的轰鸣声在家门口响起,老宋的新一车大葱又运回来了。

记者手记

刨葱不易

以前都说“葱比人高”,在没见识到章丘大葱之前,我是不信的。谁知道今日走到葱田,“打脸”了。仅是普普通通的大葱就和我并肩高,且不说去年夺魁的2.435米的大葱王了。

来了一趟葱王的葱田,肯定要亲身感受一下刨葱。刨葱的工具在当地被叫做“挑镢”,十几斤的工具,一挥一落间,村民轻松把土地疏松,一手握紧大葱,三下五除二就把埋在地下近一米的葱白拔出。

而当我们上手的时候,却发现刨葱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且不说这工具的操作就很不易,当这一锄头下去,要么就是伤害了葱白,要么就是没落到正位置。几个回合下来,十几次挥舞的锄头下,只有两棵完整的章丘大葱破土而出,而我们却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刨葱不易,或许,这正是这些付出和汗水,才让章丘大葱成为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控制面板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