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家烤肉——张云雷带你走近非遗
烤猪,黄家烤肉西周时即已出现,称为“炮豚”;至汉代称为炙豚,炙便是烤。
用火炙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种烹制肉食的方法,也是最原始的食物成熟方法,早在人类掌握了以火熟食的方法后,即得到广泛应用。
如商代的烤羊,周代的牛炙,汉代的烤肉串,晋代的牛心炙,南北朝的炙豚,唐代的光明虾炙,宋代的烧羊,元代的柳蒸羊,明代的炙蛤蜊,清代的烧鸭子等都是各时代以炙法烹制的名菜。
《齐民要术》称烤好的猪“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真是极尽夸炫之辞,无以复加。


黄家烤肉黄家烤肉系济南名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年历史,以整猪烤制、皮黄、酥脆爽口、肥而不腻、久放长存而闻名。
传说早在元朝,章丘市黄家湾有一个姓黄的人在朝中做武官,因打了败仗被贬回原籍。其随从中有一蒙古人经常点燃树枝烤羊肉吃,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黄家因此受到启发,也经常烤肉吃,不过,因为此地世代养猪,主要是烤猪肉吃,而且是将猪肉割成块烤。到明朝末年,终于发展到用特制的炉子烤整猪和以烤肉谋生。迄今,黄家烤肉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古代文人讲究不为良相即为良医,那黄家烤肉么武士不为大将则为大厨。也是很对仗的啦 ♀️
据传,黄家烤肉与“瑞蚨祥”的创始人——孟洛川、孟觐侯为代表的“孟氏商人”还有一段渊源。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的民族工商业渐有发展。“孟氏商人”结交了不少豪门显贵,也把黄家烤肉这种章丘名吃带到了宫中。


据说慈禧太后吃腻了御膳房制作的各种山珍海味,偶尔品尝一回“章丘黄家烤肉”,但觉此肉肥而不腻,皮酥肉嫩,异香别具,回味悠长,便重重赏了孟洛川,传说还御赐给黄家一面铜牌,以资褒奖。
黄家烤肉的制作方法:
将猪宰杀后,去内脏,褪毛,清洗干净,黄家烤肉去骨每间隔2厘米左右划割一刀深度约0.5厘米。对于厚的肉质部分先切片成两层,再顺竖刀切割间隔仍约2厘米,整个猪划切完后搓配料。
把配料研磨成末粗盐除外,将全部配料放入盆中搅拌均匀搓撒到猪肉上,要在划割的肉条深处也搓上配料,搓完后腌渍30分钟左右。用双肉钩勾住猪的后三叉骨,倒着挂起来,用秫秸段撑开后肘部和猪后膛,再用钢筋做的扒条卡住猪腰的外部,形成桶状,再用秫秸撑起猪中膛和前膛,使猪身圆起来,便于烤制时受热均匀。
用麦秸把烤炉点燃,往炉内投麦秸,黄家烤肉使其充分燃烧,而后将风口用石板和煤灰堵严。将白纸糊在猪开膛的肉沿上,防止污染,将撑好的猪担在炉上口,将一口大锅反扣在炉口上,用土糊好,稍微能冒出青烟即可。


从炉口封闭时算起,过45分钟烤肉既熟,掀开大锅,抬出烤肉挂起,用刀刮去猪皮上焦糊的外层,而后取肉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烤肉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做酒肴又可做饭菜。


单吃鲜香可口,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特色。
臀部的上头称为蝈蝈肉部分,其特点是肉瘦,咸淡可口;
烤猪中间部分的两条里脊是最好部位,其肉色质鲜艳,嫩而好嚼;
黄家烤肉再向下是腱子肉,其特色是瘦肉为主,有咬嚼,作为酒肴甚佳;
胸部,肉瘦无乱丝,质量好,营养高。
整个烤猪最珍贵的是“家雀头”,指的是猪巧就是猪嘴里面的上下鄂,一头整猪只有两个,其重量不过二三两左右。
若把烤肉与白菜或豆腐一起烩制,则更是别具风味。






另外,烧饼夹烤肉,单饼卷烤肉,章丘大葱、甜酱配烤肉等吃法,都各有千秋,深受欢迎。
在《诗经·伐檀》里就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感叹,说明我国的广大劳动人民对于肥甘的向往。而烤猪肉无疑是最符合这个要求的。一片烤猪肉塞进嘴里,热烘烘的脂肪在口里如同烟花般爆开,混着瘦肉细嫩的肌理,完全是天雷勾动地火的原始激情,让人欲罢不能。
黄家烤肉制作技艺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