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黑陶里究竟藏了多少秘密_

由:wangqiang 发布于:2022-01-21 分类:龙山黑陶 阅读:703 评论:0

龙山黑陶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位于济南市章丘龙山的城子崖遗址有着中国考古圣地的殊荣。从城子崖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非常了不起,它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证实了中华文明源自本土,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

那您知道,龙山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最典型的器物是什么吗?是黑陶。龙山黑陶,堪称世界级文化瑰宝。

如此之高的赞美是怎么得来的?龙山黑陶到底什么样?4000多年前的先民们都用它来干吗呢?

今天就让阿庆哥给大伙说道说道——

龙山黑陶,是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以黑、亮、薄著称,龙山黑陶器型器类也复杂多变,是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

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在被发现之初,还曾以“黑陶文化”来命名。

独创黑陶!先民偏爱黑色?

龙山龙山黑陶文化时期的先民为什么偏爱制造黑色的陶器呢?

这主要源于当时的图腾崇拜。

据相关史学典籍记载,龙山文化是舜为首领的东夷族先民创造的史前文化。东夷族崇尚的是玄鸟,玄鸟就是黑色的鸟,为了表达崇拜和敬意,他们独创了黑陶,并且把当时最巅峰的黑陶制作技艺用在了礼器的制作上——那就是被称为4000年前龙山黑陶地球文明的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陶。

中国龙山文龙山黑陶化研究会副会长 田继宝:

龙山文化时期最典型的一件器物是蛋壳黑陶高柄杯。高度在20公分左右,最薄处是口沿部位0.2毫米,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被称为4000年以前地球文明的最佳之作。

阿庆哥三问蛋壳陶

阿庆哥: 为什么要造这么薄?

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田继宝:

龙山文化时期先民是东夷族,东夷族崇尚鸟,以鸟为图腾,鸟的蛋壳很薄,所以他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个陶器造成蛋壳的薄度,实际上这个陶杯包龙山黑陶含着鸟图腾的内涵。

阿庆哥:蛋壳陶干什么用?

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田继宝:

蛋壳陶本身是盛酒的器具。因为在龙山文化时期,粮食富余,已经有了酿酒业。但是酒毕竟还是很少,只有重要的礼仪场合,祭天祭祖这样的重要场合才使用这种蛋壳陶杯。蛋壳陶杯一般出土于大型的墓葬里边,属于陪葬器具,说明它是当时一个祭祀用的,代表身份地位的一个礼器。也说明在龙山文化就已经形成视死如生的文化。

阿庆哥:怎么才能造这么薄?

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田继宝:

它是采用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快轮制陶工艺。这有一个快轮技术流程示意图。搅起这个轮,这个轮快速旋转,在这个旋转过程中产生一个惯力,直接把这个泥料拉坯成型。

现在咱们基本上都是用机器带动快轮。如果说采用最原始的这种纯手工制陶,现在咱们还是不如龙山时期的制陶技术水平,可以说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达到了全世界人类手工制陶的顶峰。

有大型礼器也有日常用品

不高大不足以重威。在龙山时代,在表明地位的器具上,上层贵族使用的陶器,不但追求精致,也追求大气宏伟。

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田继宝:

城子崖曾出土一批大型陶器,大型陶器是权力人物或者集团的重要礼器之一,它也显示了遗址的重要地位。你看这些出土的陶尊都非常大,而且是器底很小,腹部很大,它的口沿是一个子母口沿,口沿边上还有装饰,整个陶器的器壁也非常的薄。

城子崖还曾经出土了一件陶罍,底直径25公分左右,腹部直径是在80公分左右,口沿也比较小,才30余公分,它被称为龙山文化时期最大的一件陶器,称为王器,制造起来就更不容易。

因为城子崖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个都城,可以说4000年龙山黑陶以前这里有一批大国工匠。

 

其实,在四五千年前,黑陶器大多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就拿吃饭来说吧,龙山这里不是种小米的多吗?当谷物成为人们的主食,怎么把它做熟,做好吃呢?老祖宗有办法。

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田继宝:

龙山文化时期出现陶甗。什么是陶甗?它使当时的人们由吃煮食变为吃蒸的食物,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这个陶甗的上部盛食物,中间细的腰部有个箅子,下面盛水,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城子崖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非常独特的黑陶器,就是这件,一个香薰炉。 

可别小瞧龙山黑陶这个香薰炉,它把咱们中国人用香薰的历史,提前了1500年。

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田继宝:

刚一出土的时候,它被标注成陶罐。其后我发现它上面有20个小孔,下面有三个对足,器型呢还有个子母口盖。经过多数专家鉴定,还是龙山文化时期一个香薰炉。

龙山文化时期神农尝百草,已经知道有香料了,特别是龙山文化时期已经有了夫妻房,这个房屋的密闭性比较强了,那么这个香薰炉的使用,能够大大的改善居室环境,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已经过上了品质生活。

临摹仿古 推陈出新

随着青铜器、龙山黑陶瓷器的出现和应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黑陶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末,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失传四千多年的黑陶制作工艺得以重见天日。

咱济南章丘龙山黑陶,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不但临摹仿古,而且推陈出新。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刘德功:

现在咱这个龙山黑陶啊,在制作蛋壳陶上,基本能达到4600年前水平了,并且现在我做的有2米多高的蛋壳陶。

再一个咱这个镂空技术,是在黑陶里比较有特色的,这个龙山黑陶镂空工艺我做了个七八十公分的,已经获得国家金奖了。

还有这种是在黑陶上的创新,就是描金硬壳,这是最早我想看看在黑陶上能不能作画,这是搞的试验,结果试验成功,然后根据这个的创意又新加了手工硬雕工艺。这种工艺也比较复杂,结合刻瓷技术 ,这一块是现在近几年才开始有的。咱这个龙山黑陶,现在光我这里就16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如今,“龙山黑陶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文化产业也在逐步壮大,古朴典雅,新颖别致、姿态万千的黑陶,已经成为人们礼尚往龙山黑陶来的馈赠佳品和值得收藏的艺术珍品。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龙山黑陶,取自于龙山的水土,凝聚着龙山人的匠心,一代代人承前启后,正在为传承和发扬黑陶文化奋力拼搏。

愿我们济南章丘的龙山黑陶,在工匠精神的滋养下,继往开来,续写更加灿烂的文化传奇。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咨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获取更多本地资讯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下载无线章丘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