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烤肉,香飘百年的传承成就天下一绝
黄家烤肉烟绕千峰留五味
香勾四皓出商岩
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章丘,堪称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除了那些我们熟知的工艺工法,民俗活动,曲艺杂耍,还有很多被收录进名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它们之中,凭借百年传承与独特工艺而闻名于世的黄家烤肉,可谓是一枝独秀。
百年技艺 清末扬名据《章丘县志》记载,黄家烤肉系济南名吃,起源于明末清初,由黄氏家族创制,距今至少有300余年历史。传说早在元朝,章丘黄家湾有一个在朝中做武官的黄氏传人,因打了败仗被贬回原籍,黄家烤肉其随从中有一蒙古人经常点燃树枝烤羊肉吃,鲜美的味道早已印刻在这位黄氏武官的脑海之中。
黄家因此受到启发,也经常烤肉吃,不过,因为章丘以养猪为主,故而大都是烤猪肉吃,并且是将猪肉割成块烤。直到明朝末年,终于发展为用特制的炉子整猪烤制的独特手艺,成为驰名全国的风味名吃,并形成皮酥、色黄、肉嫩、味美、鲜香可口,食而不腻,易存放等特点。
黄家烤肉与“瑞蚨祥”的创始人——孟洛川、孟觐侯为代表的孟氏商人还有一段渊源。孟氏商人结交了不少豪门显贵,也把黄家烤肉黄家烤肉这种章丘名吃带到了宫中。据说王公贵族吃腻了御膳房制作的各种山珍海味,偶尔品尝一回“章丘黄家烤肉”,但觉此肉肥而不腻,皮酥肉嫩,回味悠长,便重重赏了孟洛川,传说还御赐给黄家一面铜牌,以资褒奖。
黄家烤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悠久的历史外,其独特的口味与丰富的营养也是重要因素。据山东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验,黄家烤肉蛋白质含量为23.4%,脂肪含量为43.1%,盐含量为1.3%,水分含量为31.6%。刚出炉的烤肉,异香扑鼻,味飘数百米之外,闻之食欲大增,吃之皮脆而酥,肉质鲜嫩,肥肉不腻,黄家烤肉瘦肉嚼之回味无穷。
黄家烤肉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做酒肴又可做饭菜。单吃鲜香可口,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特色。臀部之上占整猪3%左右为蝈蝈肉部分,肉瘦而咸鲜可口;里脊肉色质鲜艳,嫩而好嚼;若把烤肉与白菜或豆腐一起烩制,则更是别具风味。此外,烧饼夹烤肉,单饼卷烤肉,章丘大葱、甜酱配烤肉等吃法,都深受章丘人喜爱。
如今,在章丘绣惠街道的大街小巷走走逛逛,老远便闻到浓郁的烤肉香味,还夹杂着饱满的果木香,热气腾腾金黄灿灿的黄家烤肉成为章丘古城黄家烤肉特有的一道“美食”风景。黄家烤肉制作工艺在2008年被收入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卷,2010年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名四方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得以品味到这份舌尖上的“非遗”。
在世界各地,分布着一些百年老字号,比如瑞士的钟表行,日本京都的传统门店,他们数量虽少,却默默坚守着百年甚至千年的家族产业,很多人终其一生只为一件事情呕心沥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传承与发扬,更要抵御许多非议和诱惑,只有一代代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光耀老字号名副黄家烤肉其实的招牌。
章丘黄家烤肉便是如此,虽然如今效仿者甚多,但也只是跟风而作,这样一份留存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必有着高深莫测的行业机密,也无需过多的奖状去为其证明,他们守护的是时间的味道,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时光印刻,在物质极大丰盛的当下,或许唯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物才能流传下去。
高铁熙水台 效果示意图
继承与变革,迭代与留存,这其中没有晦涩的公式法则,有的是坚守自身价值的初心不变,高铁置业在章丘这片人文乐土之上,不断黄家烤肉挖掘那些珍贵的遗产宝藏,发现其中令人深思的文化价值,汲取适应于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为的就是更好地与城市相融合,想要从精工建筑递升为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长路漫漫,但步履不停,必能到达美好的明天!
高铁熙水台 鸟瞰示意图
章丘大润发/银座城市展厅现已精彩亮相
山水雅居 恭迎品鉴
高铁熙水台 区位示意图
章丘历史人文系列稿件回溯
点击图片链接可查看
《一脉百泉,赋予章丘流淌在骨子里的温柔》
《齐出龙山,一场千年文化根脉的历史寻踪》
《名士风流,滚滚历史所谱写的贤者风华》
《故城探秘,照见昔日辉煌铁城的时代印记》
《五音婉转,传唱于章丘的地方戏曲活化石》
《章丘芯子,登高而造极的民间艺术之大成》